人们是否想过,某些时候,我们自以为是的正当行为,反而会变成伤害他人的武器?某些“施暴者”也许就在我们身边,甚至可能就是我们自己。

我们与恶的距离_倒扣的王牌 新闻伦理 分析_我们与恶的距离 台剧 评论

媒体之“杀”

无差别杀人案件里,杀人犯的妹妹控诉以宋乔安为首的新闻界,觉得他们凭借新闻权力随意评判他人、给人扣帽子,在不知不觉间害死了人。新闻媒体理应公正报道,可有些媒体为了吸引关注、编造消息,走歪了事实的路子,好似隐蔽的凶器,伤害了不少人,还自以为是在尽本分。

网友之“判”

我们与恶的距离_我们与恶的距离 台剧 评论_倒扣的王牌 新闻伦理 分析

每集电视剧刚开始时,总能看到一些网友针对热门新闻发表情绪化的评论,好象自己洞悉一切似的,对他人妄加评判。他们以为自己了解全部事实,却不知道这种做法同样会造成伤害。就像剧中的律师王赦曾经质问的那样,究竟怎样才算好人,怎样才算坏人,根本就没有固定的答案。网友们这种缺乏根据的审判,极有可能伤害到没有过错的人。

记者之“造”

丘克是个有洞察力的记者,不过他只关心挖掘新闻,并不满足于简单陈述事实,而是主动塑造事实。他的做法让很多人产生了误解,使他们看到的所谓“真相”都经过了他手下的修改。他和那些失职的警察、救援人员,还有那些冷漠的旁观者一样,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凶手的帮凶,但他们却假装自己没有伤害过任何人。

群体之“恶”

某些场合下,集体举动发人深省。譬如乡镇民众的部分作为,在局外人眼中显得怪异,他们却坚信自己是在行善积德。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描述的“集体”,缺乏逻辑判断,很容易变得残暴。普通意义的“集体”一词,告诫人们要小心与暴行的距离。

实验之“证”

赖纳老师在美国课堂上做了一次实验,目的是让我们明白人离邪恶有多近。实验中,一个很小的“纳粹帝国”出现了,告密、暴力、专制在孩子们身上显现出来,最后以不幸的结果结束。这说明,每个人在特定情况下都可能变得像坏人,就算自己不觉得自己会变成没有纪律的群体。

善恶之思

《恶人》里提到,所有人既可能伤害别人,也可能被别人伤害,都潜藏着做坏事的想法和嫌疑。青年祐一是个杀人犯,是坏人,但周围看似没做错事的人,其实也有不好的行为。在《圣经》中,关于行淫妇人的记述也说明,没有谁是完全没有过错的。我们不应该随便评判别人的好坏,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。

不妨琢磨一下,日常日子中,我们是不是也无意间变成了那些“施暴者”或者“盲目跟从的人”?要是觉得这篇文章不错,请多支持转发。

倒扣的王牌 新闻伦理 分析_我们与恶的距离_我们与恶的距离 台剧 评论